很好,烧掉
经历过“批林批孔”运动的人都可能记得一件往事,“九·一三”事件后,揭露林彪集团篡改毛主席的一个指示。
大致情况是,1969年10月18日,军委办事组根据林彪关于加强战备的指示,向全军下发了一个“林副主席第一号号令”。时在杭州的毛主席阅后很不高兴,说了“烧掉”两个字。
其后林彪办公室主任叶群在一次会议上,却说成毛主席指示:“很好,烧掉!”
以至很长时间内,军中战友们都将“很好,烧掉!”作为调侃语。
实际上,“很好,烧掉”在现实中是存在的。既是很好,又要烧掉的。较多出现在两种情况:一是谍报工作人员,传递重要情报有一条铁律,就是要迅速将情报内容记在脑海里,然后立即将纸质情报烧掉。
二是军队撤离,要将不能带走的涉密资料全部烧毁。解放战争的“四战四平”中,为什么国民党兵团司令陈明仁对林彪会佩服得五体投地?其中之一就是他认为林彪所部即使是撤退也足够潇洒,连一张纸片也没留下。
而在其它情况下,原因就比较复杂了。比如《国富论》的作者亚当•斯密,在临终前写下遗嘱,固执地要朋友将他已完成的手稿通通烧掉,其中还包括《国富论》写作时期的部分手稿。因为他终生未婚,所以烧手稿的事只能由朋友去办理。至于具体原因,两百多年来研究专家们众说纷纭,而真实的原因估计只有亚当•斯密本人才清楚。
美国援华抗日的空军“飞虎队”,是在珍珠港事件尚未爆发,美国尚未对日宣战之前派出的。据众多当事人回忆,派出“飞虎队”的指令,是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·罗斯福的一份手喻。
但现在历史学家查遍美国所有二战历史档案,也找不到这份手喻。历史学家们认为最大的可能是,为了防止这份手喻落入当时尚未公开交战的日本人手中,在传达后就立即烧毁了。
“文革”期间,还有一件很诡异的事。1967年11月,主持军委办事组工作的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,突然以办事组名义组织编写《党史纲要》(即《两条路线斗争史》),调集了全军几十名笔杆子住在京西宾馆写作。
按理说,这样宏大的党史工程,军委办事组既无资格,也无权威。不过,秀才们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写出了初稿。
然而,到了1968年2月间,杨成武却下令把《党史纲要》初稿一律烧掉,一份也不准留下(《邱会作回忆录》下册)。
该烧的东西没烧,确实会有些麻烦。晚清重臣曾国藩在抓获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后,涉及与李秀成有关的证据没烧掉,现在被历史学家考证出曾国藩是杀李秀成灭口。
蒋介石57年未停过的日记,虽然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史料,但也留下了许多有损形象的言行,后人们没办法“为尊者讳”了。
不过,现在烧东西要注意,别违反了《档案法》。
作者同期发表另一篇文章:
微信朋友圈“周末絮语”之《莫学法门寺里的贾桂》。